在海面之下95米处挖隧道,隧道承受的最大压力相当于在指甲盖大小的面积上施加12公斤的重量。这样做要面临哪些挑战?如何破解难题?
近日,黄海之畔,山东港口青岛港码头内,随着“海天号”盾构机缓缓转动刀盘,胶州湾第二隧道南线主线隧道开始盾构掘进。此举意味着世界上建设规模最大、长度最长的海底道路隧道主体,正式开启盾构穿海作业。本次工程由青岛国信集团投资建设,中铁十四局集团负责施工。
据悉,胶州湾第二隧道为主线隧道加中间服务隧道形式。其中,隧道长14.37公里,海域段长9.95公里。该隧道兼具客运与货运车辆跨海通道的功能,设计使用年限100年,设计行车时速80公里。
该工程的横截面示意图上显示,工程呈现出三条管道,两边管道为往返隧道,每一个管道又分“排烟层”“行车层”“廊道层”三层,其中“行车层”为三车道。夹在两边管道之间的为服务隧道,这类似于高速公路的服务站设置。
胶州湾海底地质条件复杂,该段隧道最大埋深95米,水土压力巨大。“海天号”盾构机始发即入海,需长距离穿越复杂多变、软硬不均及断裂带地层。青岛国信(发展)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曲立清向记者表示,上述复杂地质条件考验着盾构机的性能,容易造成刀盘刀具异常磨损,导致掘进效率低下。
中铁十四局集团胶州湾第二隧道项目盾构经理陈宗凯介绍:“该工程总开挖土石方量超过600万立方米,超越日本青函海底隧道和英法海峡隧道。为目前世界海底隧道建设史上规模最大的海底隧道。”
相关专家介绍,“海天号”盾构机在刀盘形式、刀具类型、耐压耐磨能力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设计和优化。“海天号”整机总长142米,总重5166吨,掘进总长3255米,配备了伸缩式主驱动、开挖仓监视系统等一系列智能系统,采用短螺旋输送机+碎石箱+碎石机的设计,有效减少因前舱渣石堆积造成的滞排风险。“海天号”盾构机还对多项先进技术进行融合和针对性设计,大幅度提高了盾构机的施工安全保障,确保安全、快速、高效完成施工任务。
“海天号”盾构机从位于青岛港内的盾构井始发,向西海岸掘进,与钻爆段隧道在海底对接,并在海底扩大洞室内拆解,从黄岛端吊出。胶州湾第二隧道计划2027年底建成通车。(记者王延斌 通讯员丁翔)
3月31日晚间,特变电工(600089)公告称,为充分发挥公司自身煤炭资源优势,实现煤炭资源的清洁、高效利用,提升煤炭附加值,公司控股子公司天池能源公司以其全资···
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消息,新版《燃煤发电机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》强制性国家标准已于4月1日起正式实施。该标准于2007年首次制定,先后于2013年和2017年进···
煤炭资源型城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,在中国工业化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。在内外部因素叠加、新旧矛盾交织的当下,资源枯竭型城市、老矿区的发展面临更加严···
近日,中国中煤“智控”项目技术平台正式接入DeepSeek大模型发布了数智中煤AI助手应用平台AI基础能力迈上新台阶“智控”项目始终坚持采用国产化算力底座、大模···
参展地址: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